全国人大代表、桦南县鸿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斌:让更多人“吃得饱更吃得好” -尊龙凯时国际

|

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尊龙凯时国际 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桦南县鸿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斌:让更多人“吃得饱更吃得好”

2024-03-11
作者: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趁母亲外出挑水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就去地桌的条柜里偷偷捏二三十粒儿大米,放在茶缸里,再把暖瓶的开水倒进去。闻着飘出来的大米香味,每人分上三五粒儿,虽然半生不熟的,但就感觉非常香。”回忆起小时候,孙斌笑着说,“那时候就想着这么好吃的大米饭,如果能天天吃,天天吃饱,就好了。”

为了能有更多的地种粮食,6岁的孙斌,随父母从辽宁来到黑龙江。孙斌的父亲是名木匠,对于手艺人,生产队还能多分点儿粮食。可即使这样,在农村“吃不饱饭”还是贯穿在孙斌对于童年的记忆里的大多数日子。

孙斌中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分田到户,为了多分一点地,孙斌的父亲不同意他再继续念书,将他叫回了家。“那时候,每多一个劳动力,就能多分7亩田。”孙斌说道。

于是,十几岁的孙斌成为了一名小木匠。从小耳濡目染的孙斌,不出一个月就出徒了,已经可以独立给村里人打打家具打打农具。“那时候木匠在村里是很吃香的,收入也不错。”孙斌说,“但我就是一直不甘心。”

1984年的冬天,黑龙江省全面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孙斌颇感兴趣,第二年春天便在自家地里开始试验。“每遇到不懂的,我就骑着自行车去县里找推广站的专家请教。”孙斌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斌的试验做得非常成功,也因此被推选为村里的农民技术员。也是自那之后,孙斌从一名木匠转行,投身农业技术。

“那时候经常跑外地,引进好的品种。”孙斌说,那时候虽然没钱,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出差,舍得花钱买贵的种子。每引进一个品种,孙斌都仔细考究,这个长势好、那个品质高,但好像永远都没有最合适。久而久之,孙斌萌生了自己育种的想法。

“1988年,我开始自己搞水稻育种。1993年,我育成了第一个自己的品种。”五年间,孙斌通过扎根在田间地头,对引进的各种材料一代代做实验,不断分选,终于选育出了适合当地栽培和种植、能够提高大米产量的品种。“农民引种之后,都说这大米不仅产量高,还这么好吃。”村民们好评纷纷,自发将其命名为“孙斌大米”。

孙斌观察水稻新品种材料

高产高质的大米不仅让更多的村民“吃饱饭”,还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这也让孙斌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水稻育种的决心。1999年,孙斌成立了桦南县梨树乡的第一家米业公司,2000年申请绿色食品,2005年申请有机食品,对生产品质和栽培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米业公司也逐步成长为农业开发集团。

这一路上,孙斌始终不忘自身是一名农民,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发展是他永远的情怀。以集团为平台,孙斌成立了桦南鸿源水稻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超过万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2009年,孙斌又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缓解贫困农户的资金供求矛盾、满足贫困农民的信贷需求。

今年是孙斌作为代表履职的第12年,从担任农民技术员开始,孙斌就是乡里的人大代表,后来逐渐到县、市、省,2013年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至今。

“不当挂名代表,不当听会代表,不当无为代表。”是孙斌长久以来的信条。为了更好履职,孙斌经常深入到农村群众中去,足迹几乎遍布了桦南县的每个村,提出“食品质量”“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秸秆还田”“粮食仓储问题”“黑土地保护”“农机补贴”“种业振兴发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乡村振兴与农业技术人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建议百余份,其中多份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孙斌到农户家中调研

“我是一名农民,我也一直在做农业,和农民打交道,从未脱离农民。”孙斌将自己视作农民群众与政府政策间的平台。他表示,代表的身份,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让他能更好将他在基层的所见所闻、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反映上去,“实实在在得为老百姓们多做一些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孙斌的建议依然聚焦“三农”领域。关注到当前市场出现很多“以陈代新”“以次充好”的粮食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很多农民生产的优质新粮卖不上优质价格因而减少种粮收入,因此他建议,国家有关市场管理、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等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制定强制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品粮食的包装上的显著位置标注原粮的生产年度和原料产地。

“我的所有建议,都是来源于我们基层的生产实践和。”一生为农、一生爱农的孙斌表示,他要始终对得起这个身份,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和选择,代表民心民意继续建言献策。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 农资导报尊龙凯时国际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地图